第六十四章 他定不会去取长安
杨萧知道这样的计划,别人听了定会心存疑惑。
他笑了笑:“有何疑问,说出来便是。”
亲信有些不自信,公子的谋略从未出过偏差。
他们都是从杨萧刚开始经商便跟随在他身边的人。
更是亲眼见证了,杨萧是如何从商人,慢慢的到现在拥有了自己的一方势力。
所以,一般杨萧的命令,他们都会言听计从。
只不过没这次的事件,涉及他们刚刚招募的几万人马,他内心确是有些忐忑。
杨萧见他有话要说,却又欲言又止,便放缓了语气:
“你是想问,我是如何知道,李密会夺取龙舟辎重后便计划去攻打洛阳的?”
见自己的心思被猜中了,亲信忙点了点头:
“是,属下有些疑惑,那李密会远程奔赴龙舟抢夺资源倒是在情理之中。”
“可您是如何知晓,他转而会去攻打洛阳。”
“而不是去打长安呢?”
杨萧笑了笑,这确实不好回答。
其实,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现在去夺洛阳。
可事实上,历史上的李密偏就是那个没脑子的。
又或者说,李密根本是个极为自负之人,且得行不正。
他本是出自关陇,曾祖父是西魏“八柱国”之一李弼,家世显贵。
不过他也很有野心,隋末看出天下将乱,于是投靠杨玄感作乱。
杨玄感失败后,李密被全国通缉,走投无路之下投了瓦岗寨。
瓦岗寨原本只是一个土匪窝,靠打劫过往商船过活。
但随着李密加入,以优异的军事才能一通指挥,使得瓦岗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不仅地盘扩大,还数次击溃朝廷大军而不留败绩。
原首领翟让自知自己能力差距,便大方地让贤了。
但岂料之后李密竟干起忘恩负义的事情,猜忌翟让。
并摆下鸿门宴干掉了昔日的恩人以及他的亲信与家属。
不过翟让原先的部下当中有很多人才,诸如单雄信、徐茂功、邴元真等等。
因为正值用人之际,而且单雄信跪地求饶、王伯当替徐茂功求情等等因素
李密没有全部干掉,不过这也为日后瓦岗内部决裂埋下伏笔。
如果不是李密德行不正,忘恩负义,如果他能妥善处理翟让的事情。
也不至于留下单雄信、邴元真这些隐患。
更重要的是,在历史上,李密也曾将洛阳城包围。
当时,杨侗手中只剩下洛阳一城,情况十分危急。
那时的宇文化及率领十几万大军驻扎在郊外,对洛阳虎视眈眈。
杨侗采纳了元文都的建议,招降李密,给他高官俸禄,用他的兵去打宇文化及。
想待他们两败俱伤时,隋军再趁势而出。
于是,派人封李密为太尉、尚书令,命他立即讨伐宇文化及。
以李密的聪明才智,他应该看得出隋军的用意。
但是他却愚蠢且自负的接受了朝廷的封赏。
估计李密也怕腹背受敌,先稳住洛阳一方,等消灭宇文化及后再对付杨侗,其实他错了。
当时的宇文化及一行人正是杨萧此刻招抚的兵士。
原本他们并没有弑帝叛逆的野心,当初跟随隋炀帝前往江都的禁卫军大多是关中人。
他们造反也是因为隋炀帝不愿西归,打算老死在江都,他们思乡心切才发动。
宇文化及一行人经过河南,首先攻打黎阳仓,多半也是为了补充军粮。
他们的目的是回到自己的家乡。
可那时的李密远没有杨萧得才略,明白这一切。
所以他就跟宇文化及杠上了,他将自己所有的精锐部队都投入到与宇文化及的斗争中。
其实李密完全可以避免这场生死决斗。
因为宇文化及一行人只是路过河南,急着回家的可怜人罢了。
暂时不会威胁到瓦岗军的利益。
李密却不明白招抚人心,反而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情:“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。
他非但没有像杨萧这杨招抚杨广的残部,反而跟着了魔一样一定要与归乡的士兵决战。
可以说双方士气都很足,他们相互搏杀,据说那时的李密当时中箭落马,昏迷不醒。
还是秦琼冒死相救,才脱离危险。
虽然最终,在瓦岗军将领的奋勇激战下,宇文化及被击退。
但是瓦岗军也是元气大伤,由盛转衰。
李密击退了宇文化及,准备进谏杨侗,却发现洛阳城已经被王世充控制。
杨侗沦为阶下囚,王世充与李密又开始僵持。
其实此时情况对王世充不利,李密占据兴洛仓,军粮充足。
而洛阳城内缺粮,当时城内有不少人纷纷投靠李密。
而当时,狡猾的王世充提出用布帛跟李密换粮食,李密竟然答应了!
洛阳人有粮食吃,投靠李密的人也少了。
李密发现后,后悔了,但为时晚矣。
这一段历史完全反应出了李密自负的一面。
试问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舍弃洛阳这块在他看来最大的肥肉,转而去打长安呢?
杨萧了解历史,他自然是知道,可他又不能这么说。
他稍作沉吟,随便编了个原由:
“我很早便着人打探过。”
“李密的谋士柴孝早就建议他让裴仁基守洛仓、翟让守洛口仓。”
“然后自己亲征关中,攻克长安。”
“其实,柴孝和的战略路线与未来李渊的战略路线是不谋而合的。”
“只可惜,李密目光短浅,根本不听。”
“他认为中原才是天下的关键,尤其是洛阳,是天下的首都。”
“谁占据了谁才是名义上天下之主。”
“所以李密现在最想做的恐怕就是,先夺了杨广龙舟上的辎重,在去洛阳得到傀儡杨侗。”
“殊不知中原的洛阳,无天险可守,虎视眈眈的割据势力又很多,是诸侯混战的主战场。”
“即便他真能夺了龙舟的辎重,现在去夺洛阳,定也是有去无回。”
杨萧的一番话让手下的亲信惊讶不已!
他的所有策略都被这些属下看在眼里。
所以这些人之所以,从杨萧开始经商至今。
一路跟随随着他,也是因为他们很清楚,在这乱世之中。
能遇到像杨萧这样,既有谋虑又有远志,且待人宽仁却不失原则的人,实属不易。
所以,杨萧的手下对他是死心塌地。
事实上,杨萧也却有过人之处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凭借着穿越做出这样一番大业的。
“属下明白,这就去办。”亲信说完便拱手离开了。
看了看时间,应该差不多了。
杨萧让仆人将早就准备好的方形锦盒带上,跟随自己往晋阳宫去了。